时间: 2025-04-24 14: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45:53
“他山”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字面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石。基本含义是指借助外来的帮助或经验,可以改进或提高自己的事物。
在文学中,“他山”常用来比喻借鉴他人的长处或外来的经验来提升自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它经常被用来强调学*和借鉴的重要性。
同义词中,“借鉴”强调的是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优点,“学*”则更侧重于系统的知识获取,“效仿”则是完全模仿。反义词中,“闭门造车”指的是不考虑外界意见,独自进行,“自以为是”则是过于自信,不接受他人意见。
“他山”这个词汇源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来完善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借鉴外来的经验或帮助。
在*传统文化中,“他山”强调的是开放和学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鼓励人们不断学*和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他山”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不断学*和进步的重要性。在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知识。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使用“他山”这个概念来指导我的学和成长。例如,在参与一个新项目时,我会主动学其他团队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我们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山”:
他山之石,琢我心玉, 借鉴光华,照亮前路。
视觉上,“他山”让我联想到连绵的山脉和远方的风景,象征着探索和学*的过程。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递。
在英语中,“他山”可以对应为“borrowing from others”或“learning from others”。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都是强调学*和借鉴的重要性。
通过对“他山”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开放学和持续进步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借鉴和学他人的优点,以不断提升自己。
1.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