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06:40
夫妻反目 的字面意思是指夫妻之间的关系恶化,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关系破裂。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夫妻之间由和谐转变为不和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夫妻反目”常常被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冲突,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的夫妻矛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婚姻咨询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需要干预的婚姻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矛盾程度和冲突的公开性,而反义词则强调夫妻关系的和谐与亲密。
“夫妻反目”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夫妻”和“反目”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反目”意味着翻脸或关系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夫妻关系的恶化。
在**传统文化中,夫妻关系被视为家庭稳定的基石。因此,“夫妻反目”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在现代社会,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夫妻反目可能被更多地视为个人选择和情感自由的体现。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破裂、孩子受影响以及个人情感的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反目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一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因为经济压力和性格差异逐渐产生矛盾,最终走向了分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夫妻反目”来描绘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曾经的誓言,如今的风霜,
夫妻反目,泪洒心房。
爱的花朵,凋零在冬日,
曾经的温暖,化作冰冷的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对曾经亲密的夫妻现在冷漠相对的画面。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rital discord”或“spousal strife”,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夫妻反目”相似,但可能在描述上更加抽象。
“夫妻反目”这个词汇在描述人际关系和情感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夫妻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婚姻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舆说辐,夫妻反目。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言中丞此时失了主意,从此~。”
1.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
【妻】
以女嫁人。
【引证】
《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黥布归芮,芮妻之。 、
娶女子为配偶。
【引证】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又请妻之。 、 《孟子》-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3.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4.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