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54:54
坚持不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不改变。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保持原有的决心和信念,不轻易动摇。
坚持不渝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坚持”意味着持续不断地保持,“不渝”则表示不改变。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一直用来强调恒心和毅力,是中华文化中对坚韧品质的一种赞美。
在**文化中,坚持不渝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持之以恒”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种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教育、工作和人际关系中。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韧、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决心,不轻易放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在追求学术目标时表现出的坚持不渝,即使在遇到多次失败后,他依然不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坚持不渝”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如:“山川坚持不渝的轮廓,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登山者攀登险峻山峰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激励人心的背景音乐,如交响乐,来增强“坚持不渝”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wavering commitment”或“steadfast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坚持不渝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恒心和毅力的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这些品质。
我们将~地支持你的正义行动。
1.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渝】
(形声。从水,俞声。本义: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渝,变污也。 、 《左传·桓公元年》-渝盟,无享国。 、 《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 《宋史》-明誓固在,不可渝也。
【组词】
渝涅、 渝移、 渝节、 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