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7:49
“坚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坚”和“正”。字面意思是指坚定和正直,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具有坚定不移和正直无私的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坚正”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如“他是一个坚正不阿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单独使用,但可以出现在表达中,如“他的立场坚正,不容置疑”。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职业操守或决策过程。
同义词中,“坚定”强调不动摇,“正直”强调诚实无欺,“刚正”强调刚强正直,“不屈”强调不屈服。反义词则分别表示软弱无力、狡猾欺诈、不正当行为和屈服投降。
“坚正”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坚”和“正”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经典中,已有类似的概念表达,但不一定使用“坚正”这个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品和行为的标准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坚正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当坚正不阿,坚守道德原则。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评价领导人和公众人物的道德品质。
“坚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定、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原则和正直。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以坚正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问题,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这种正直和坚定的态度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他坚正如山,不动摇,不退缩。”
视觉上,“坚正”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山或坚固的城墙,象征着不可动摇的稳定性。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有力的演讲或音乐中的稳定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eadfast”或“upright”,它们也传达了坚定和正直的含义,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坚正”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社会对个人品德的期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建立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
1.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