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22
传诵:指口头或书面传播并广泛流传,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思想、故事、诗歌等被人们广泛传扬和记忆的情况。
“传诵”一词由“传”和“诵”两个字组成。“传”指传递、传承,“诵”指诵读、背诵。在古代,传诵多用于指经典文献的传承和背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传播行为。
在**文化中,“传诵”常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相关联。它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重视。
“传诵”一词给人以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联想,带来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它让人想到那些被代代相传的智慧和故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项目,旨在传诵当地的传统故事和*俗。通过口头讲述和书面记录,我们帮助社区成员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他们的文化遗产。
诗歌:
在岁月的长河中,
古老的诗篇传诵不息,
每一句都是时间的见证,
每一字都是历史的回响。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一位**正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周围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个场景体现了“传诵”的视觉形象。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悠扬的古琴音乐,伴随着一位老者的诵读声,这种声音的组合让人联想到“传诵”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传诵”可以对应为“circulate”或“spread”,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信息的传播,而不像“传诵”那样强调文化的传承和记忆的保留。
“传诵”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信息的传播,更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传诵”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要性。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诵】
(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诵,讽也。 、 《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兴道讽诵言语。 、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 《国语·楚语》-宴居有师工之诵。 、 《论语·子罕》-子路终身诵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
【组词】
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 诵笃笃、 诵咏、 诵诗、 诵说、 诵数、 诵谏、 诵忆、 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