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20:14
慈愍(cí mǐ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慈悲和怜悯。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深切的同情心和对他人苦难的关怀。在**语境中,慈愍特别强调对所有众生的无条件的爱和慈悲。
慈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慈”意为仁慈、慈爱,“愍”意为怜悯、同情。在传入后,慈愍一词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成为修行中的重要概念。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文化中,慈愍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也是个人修行的一部分,旨在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觉悟。
慈愍一词给人以温暖、关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爱、深切的同情和对生命的尊重。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慈愍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例如,在工作中,对同事的慈愍可以帮助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家庭中,对家人的慈愍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慈愍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情感:
慈愍之光,照亮黑暗, 心灵之舟,渡过苦海。 无我之爱,遍洒人间, 愿众生皆得安宁。
慈愍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音乐和宁静的画面。例如,一幅描绘母亲怀抱婴儿的画作,或一首轻柔的钢琴曲,都能唤起慈愍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mpassion”(同情)或“mercy”(慈悲)。虽然这些词汇在意义上与慈愍相似,但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强调可能有所不同。
慈愍是一个充满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体现了人类对和谐与善良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慈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同情心,促进社会和谐。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愍】
(形声。从心,敃(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愍,痛也。 、 屈原《九章·惜诵》-以致愍兮。 、 《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吾代二子愍矣。
【组词】
愍愍、 愍伤、 愍悴、 愍凶
怜悯;哀怜。
【引证】
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组词】
愍惜、 愍念、 愍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