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57:35
军事管制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由军事机构对某一地区或领域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和控制措施。这种管制通常发生在战争、内乱、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目的是为了维护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确保国家安全。
军事管制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非战争情况下的紧急管理。在现代,这个词更多地与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国家,军事管制往往与紧急状态或危机管理相关联,公众对此有不同的情感反应,从支持到担忧不等。在一些历史**中,军事管制也与政治压迫和人权问题相关。
军事管制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限制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引发对自由受限的担忧,也可能唤起对秩序和安全的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军事管制可能与旅行限制、宵禁或公共场所的额外安全检查相关。例如,在某些国家,大型公共活动可能会伴随军事管制措施。
在诗歌中,军事管制可以被用来象征权威与自由的冲突,如:
铁网高墙,夜幕低垂, 军事管制下的城市, 星光稀疏,人心惶惶。
军事管制可能让人联想到军车巡逻的画面,或是军靴踏在街道上的沉重声响。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军事管制的直观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军事管制的实施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国家,军事管制可能被视为必要的紧急措施,而在其他国家,它可能被视为对公民自由的侵犯。
军事管制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军事和法律层面,还与文化、社会和政治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人权等重要议题。
1.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4.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