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32:11
“常备不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常保持警惕,不放松。它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不间断的警觉状态,意味着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准备,不可懈怠。
在文学作品中,“常备不懈”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警觉性或对某项任务的持续关注。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鼓励他人保持警惕,不要掉以轻心。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安全、医疗等,这个词汇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持续的准备和警觉。
同义词:警觉、警惕、戒备、备战、备战状态 反义词:懈怠、放松、疏忽、大意、麻痹
同义词中,“警觉”和“警惕”更侧重于心理状态,而“戒备”和“备战”则更偏向于行动上的准备。反义词则强调了放松和忽视的状态。
“常备不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它是由“常备”和“不懈”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常备”指的是经常准备,“不懈”则是不放松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持续警觉和准备的场合。
在**文化中,“常备不懈”体现了对持续努力和警觉性的重视。这种观念在军事、政治和个人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警惕和准备。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肃、认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时刻准备着、不放松警惕的人或情境。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传达出一种坚定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中使用“常备不懈”来提醒团队成员保持警惕,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这个词汇帮助我们保持了高度的警觉性和准备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常备不懈的心,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不畏黑暗,不惧风霜。”
视觉上,“常备不懈”可以联想到士兵在边境巡逻的画面,或是医生在手术室中专注的神情。听觉上,它可以联想到警笛声或是心跳的节奏,象征着持续的警觉和准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be prepared”或“on guard”,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持续准备和警觉的概念。
“常备不懈”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传达了一种持续的警觉状态,还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准备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在各种情境下保持警觉和准备的价值。
~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懈】
(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懈,怠也。 、 《孝经》-夙夜匪懈。 、 《淮南子》-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懈懈、 懈厥操觚、 懈忒、 懈沮、 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