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05:06
地下茎:地下茎是一种植物的地下茎状结构,它横向生长于土壤中,通常用于储存养分和繁殖。地下茎不同于根,它们具有节和芽,能够发育成新的植株。
地下茎一词源自植物学的术语,其字面意思是指“在地下的茎”。随着植物学的发展,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具有此类生长特征的植物。
在农业和园艺文化中,地下茎的植物因其繁殖能力强和难以根除的特点,有时被视为杂草。然而,许多具有地下茎的植物也被人类利用,如竹笋和某些药用植物。
地下茎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和隐秘的力量,它们在土壤中默默生长,为植物提供支持和繁殖的可能。
在园艺实践中,了解植物的地下茎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繁殖植物。例如,通过分株法利用地下茎来繁殖新的植物。
在诗歌中,地下茎可以被比喻为隐藏的情感或未被发掘的潜力:
在沉默的土壤下, 地下茎编织着生命的网, 每一节都是希望的种子, 等待春天的呼唤。
地下茎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茂密的草地、竹林的地下网络或是植物根系的复杂结构。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土壤被挖掘时的沙沙声。
在不同语言中,地下茎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植物学意义是普遍的。例如,在英语中,地下茎被称为“rhizome”。
地下茎作为一个植物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丰富的隐喻和联想。了解地下茎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世界,并在园艺和生态保护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茎】
(形声。从艸,巠声。本义:植物的主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茎,枝柱也。谓众枝之主。 、 《广雅》。按,字从艸,艸曰茎,木日干。散文则草木枝亦皆曰茎。-茎,本也。 、 《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
【组词】
块茎;根茎;球茎;鳞茎;地上茎;地下茎;茎立、 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