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0:09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 是一个在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信号处理等领域中常用的术语,用来描述信号强度与背景噪声强度之间的比率。信噪比越高,表示信号相对于噪声越清晰,越容易从噪声中提取出有用信息。
信噪比这个概念起源于电子工程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于更多的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其基本概念保持不变,但应用范围和测量方法有所扩展和改进。
在现代社会,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设备的普及,信噪比的概念逐渐被更多人了解。它不仅是专业领域的术语,也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如手机通话的清晰度、电视画面的质量等。
信噪比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技术性和精确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晰、高效和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同时也暗示了在复杂环境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信噪比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选择高质量的耳机以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中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信噪比比喻为生活中的清晰与混乱: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 我寻找着信噪比的平衡, 希望在噪声中找到那一丝清晰的信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充满噪声的房间中,一个人戴着耳机,耳机中传来清晰的音乐,这正是高信噪比的体现。在听觉上,可以想象一段录音,从充满噪声到逐渐清晰,展示了信噪比的提升过程。
在不同语言中,信噪比的概念和术语基本一致,如在英语中为“Signal-to-Noise Ratio”,在德语中为“Signal-Rausch-Verhältnis”。这表明信噪比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技术术语。
信噪比作为一个技术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背后的概念和原理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和应用信噪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好地提取和利用有用信息。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噪】
(形声)。
同本义。
【组词】
噪呤、 噪天
3.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