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3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6:28
词汇“坐息”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对其进行分析。
假设“坐息”是指坐下来休息的意思,那么它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就是指在某个地方坐下来,进行短暂的休息或放松。
由于“坐息”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一个现代创造的词汇,可能是由“坐”和“息”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坐下来休息的意思。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坐息”可能被用来强调在忙碌中寻找片刻宁静的重要性。
“坐息”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放松和短暂的逃离现实,带来一种平和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长时间工作后,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息,以恢复精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坐息”来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午后阳光洒满窗台,
我坐息于书桌旁,
心灵在文字间游走,
忘却尘世的喧嚣。
“坐息”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树下,闭目养神,周围是鸟鸣和微风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坐息”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take a break”或“sit and rest”。
尽管“坐息”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传达了一种在忙碌中寻找片刻宁静的愿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