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20
词汇“回筹转策”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回”、“筹”、“转”和“策”。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回筹转策”字面意思是指反复考虑、筹划,然后转变策略。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不断思考和调整策略,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回筹转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策略和思考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策略调整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策略和智慧一直被高度重视。这个成语反映了在面对挑战时,通过不断思考和调整策略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放弃,通过智慧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通过回筹转策,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成语很好地描述了那个过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雨中回筹转策,
智慧之光照亮前路。
困境中不屈不挠,
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个智者在昏暗的房间里,手持烛火,不断在地图上移动标记,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ategize and adapt”,但“回筹转策”更强调反复思考和策略调整的过程。
“回筹转策”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注重策略和思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对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筹】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
【引证】
《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筹,壶矢也。 、 《礼记·投壶》。注:“矢也。”-筹室中五扶。 、 《仪礼·乡射礼》-箭筹八十。
3.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
4.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