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7:43
词汇“棘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棘涩”字面意思是指像荆棘一样刺人,或者形容事物难以理解、晦涩难懂。其中,“棘”指的是带刺的植物,如荆棘;“涩”则常用来形容口感不滑润,或者文字、语言难以理解。
由于“棘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某种难以理解的思想或文字,或者在口语中形容某人说话难以理解。在专业领域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些专业术语或概念的难以理解。
由于“棘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棘”和“涩”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事物的难以理解和接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棘涩”可能用来形容某些传统或深奥的知识体系,如古代的哲学或医学文献。
“棘涩”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困难和挑战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理解和接触的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需要使用“棘涩”这个词的场合,但如果我在阅读一些专业或深奥的文献时,可能会感受到内容的“棘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思想的荆棘,文字的涩,穿越棘涩的迷雾,寻找真理的光。”
视觉上,“棘涩”可能让人联想到荆棘丛生的景象,听觉上则可能让人想到刺耳的声音或难以理解的语音。
由于“棘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英语中,可能用“thorny”和“obscure”来分别对应“棘”和“涩”。
“棘涩”这个词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它能够准确地描述某些难以理解或接触的事物。在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受。
1.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
2.
【涩】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sè)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濇,不滑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短而濇。 、 《一切经音义》-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 、 刘禹锡《砥石赋·序》-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
【组词】
涩噎、 涩道、 涩巴巴、 涩浪、 涩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