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40
“来仪所”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是某个机构、组织的专有名词。从字面意思来看,“来仪”可以理解为“前来展现仪态”或“前来参加仪式”,“所”则通常指一个地方或机构。因此,“来仪所”可能指的是一个用于举办仪式或展示仪态的场所。
由于“来仪所”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语境,如历史文献、特定组织的内部文件或特定地区的方言中。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提到“来仪所”,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古风或特定的文化氛围。
同义词:礼仪厅、接待所、仪式堂 反义词:(由于“来仪所”是一个特定且不常见的词汇,反义词可能不易找到)
“来仪所”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文化有关,特别是在宫廷或官方场合中,用于指代特定的礼仪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仍然与仪式和展示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来仪所”这样的词汇可能与尊重和正式的场合有关。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地方或机构被命名为“来仪所”,可能是在强调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来仪所”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庄重、正式和传统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或官方接待场合,带来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由于“来仪所”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但如果在一个强调传统文化的社区或活动中,可能会听到或使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来仪所”作为一个重要的场景,用以描绘一个充满仪式感和历史氛围的地方,增强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效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装饰华丽、气氛庄重的场所,可能有着古代的装饰和家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仪式中的钟声。
由于“来仪所”是一个特定且不常见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要寻找类似的表达,可能会考虑其他文化中用于仪式或正式场合的词汇。
“来仪所”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文中对于仪式和正式场合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3.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