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4:12
留后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做事时预留一手,以便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额外的措施或策略。基本含义是指在计划或行动中保留一些备用方案或资源,以防万一主方案失败或遇到意外情况。
在不同的语境中,“留后手”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留后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人做事讲究周全和预防的传统思维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策略和预防的场合。
在文化中,留后手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智慧,强调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备无患。这种思维方式在的历史和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如《易经》中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留后手”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谨慎和智慧的联想。它提醒人们在行动时要考虑周全,不要过于冒险。
在个人生活中,留后手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旅行前准备应急药品,或者在工作中准备备用方案以应对突发**。
在诗歌中,可以将“留后手”融入到描述策略和智慧的诗句中,如:“智者行事留后手,风云变幻不惊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棋手在棋盘上留下一个关键的棋子,作为未来的策略。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缓慢、充满策略感的音乐,来增强“留后手”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e a backup plan”或“keep a card up one's sleeve”,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在做事时保留一些额外的资源或计划。
“留后手”这个词汇强调了在做事情时要考虑周全,预留备用方案的重要性。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挑战。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策略思维和应急能力。
1.
【留】
(会意。从田,从丣,丣亦(yǒu)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引证】
《说文》-畱,止也。 、 《战国策·秦策》-令之留于酸枣。 、 《楚辞·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 、 《素问·虐论》-风气留其处。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张良留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 、 《资治通鉴·唐纪》-留五百人。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上空留。 、 明·于谦《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留像于馆。
【组词】
逗留、 留舍、 留住、 留居、 留身、 留客住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