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29:34
词汇“[樵苏后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樵苏后爨”字面意思是砍柴割草之后才做饭。樵指砍柴,苏指割草,爨指烧火做饭。这个成语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樵苏后爨”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原意是指军队行军时,必须先砍柴割草,然后才能做饭,形容军队行军的艰辛。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做事有条理,先准备后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节俭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勤劳的农民或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樵苏后爨,无论是学*还是工作,提前准备总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樵苏后爨勤耕织,岁月静好自安然。”
想象一个古代农夫在清晨砍柴割草,然后生火做饭的场景,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勤劳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asure twice, cut once”(量两次,切一次),强调的是在做决定或行动前的仔细考虑和准备。
“樵苏后爨”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苏】
(形声。从艸,稣(sū)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柴草。
【引证】
《颜氏家训》-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
3.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4.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