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1:43
发指眦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发竖起,眼角裂开,形容极度愤怒或震惊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端情绪下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面对不公、背叛或极端恐怖的情况时。
在文学作品中,发指眦裂 常用于描绘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强烈情感反应,增强故事的紧张气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描述类似的情绪状态来传达相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发指眦裂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关系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端愤怒或震惊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愤怒和震惊被视为强烈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正义感和道德判断相关。发指眦裂** 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或集体面对不公时的强烈反应,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震撼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坚持正义和真理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公时的无畏和坚定。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观看新闻或电影时,我常常能感受到类似的情感冲击,尤其是在目睹不公或悲剧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发指眦裂的怒火在心中燃烧。
不公的阴影笼罩大地,
正义的呼声在风中回响。
想象一个愤怒的人,头发竖起,眼角似乎要裂开,这种形象可以通过电影中的特效或绘画来表现。听觉上,可能伴随着紧张的音乐或尖锐的声响,增强这种极端情绪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oiling with rage" 或 "seeing red",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对应发指眦裂的生理描述,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极端愤怒情绪。
发指眦裂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理反应,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极端情绪时的共同体验。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并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发挥作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如何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
西汉三年,项羽拥兵40万在新丰鸿门,听从谋士范增的意见尽快除掉刘邦,项伯将消息透露给张良,张良向刘邦汇报。第二天刘邦就去鸿门赴宴,宴上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刘邦的卫士樊哙怒目而视,头发直竖,誓死保卫刘邦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眦】
(形声。从目,此声。本义:眼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眥,目厓也。 、 《列子·汤问》-拭眥扬眉而望之。 、 《素问·气交变大论》-目赤痛眥疡。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4. 【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