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1:29
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指始入仕途。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回思子平日节概,痴人说梦,尚是~而已,无足为异。
1.
【鸿】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同本义 。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
【引证】
《说文》-鸿,鹄也。 、 《易·渐》-鸿渐于干。 、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
【组词】
鸿冥、 鸿飞、 鸿爪、 鸿渐、 鸿嗷
2.
【渐】
(形声。从水,斩声。本义:古水名。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渐,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 、 《水经注·渐江水》。按,即今之钱塘江,古大江与钱塘江通。-渐江,山海经谓之浙江也。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