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27
凌兢(líng jī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其中,“凌”可以理解为逼近或压迫,“兢”则表示小心谨慎或颤抖。因此,“凌兢”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寒冷或极度恐惧的状态下,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凌兢”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恶劣环境或心理压力下的反应,增强场景的紧张感和人物的内心体验。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凌兢”较少直接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发抖”、“颤抖”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或医学领域,可能会使用“凌兢”来形容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或在某些疾病状态下的颤抖症状。
同义词:颤抖、发抖、哆嗦
反义词:镇定、平静、泰然
“凌兢”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逐渐减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逐渐取代了“凌兢”。
在**传统文化中,“凌兢”常与寒冷、恐惧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反应。
“凌兢”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恐惧、不安和寒冷。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极端环境的联想,如冰天雪地或阴森恐怖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遇到极端天气或面临重大挑战时感受到“凌兢”,这种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凌兢”来描绘一个寒冷的冬夜:
寒风凌兢夜,星光冷如霜。 孤影独徘徊,心随月光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人在风雪中颤抖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寒风呼啸的声音,增强“凌兢”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ivering with cold”或“trembling with fear”,这些表达更直接地描述了颤抖的状态,而“凌兢”则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
“凌兢”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颤抖,还蕴含了情感上的恐惧和不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