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4:01
“正始”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开始,特别是指一个正式或正规的开始。它强调的是一种秩序、规范和正式性的开始,而非随意或无序的状态。
在文学中,“正始”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故事、历史时期或文化**的正式开始。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指代某个活动或项目的正式启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能指的是某个程序或政策的正式实施。
“正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正”意味着正确、正规,“始”意味着开始。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和《周礼》中,已有使用“正始”来描述正式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正始”强调的是一种有序和规范的开始,这与儒家思想中的秩序和规范性相吻合。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它常常与改革、新政或新政策的实施相关联。
“正始”一词给人以积极、正式和有序的联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新开始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责任和承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启动会上听到“正始”这个词,它强调了项目的重要性和正式性,让我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正始”:
春风拂面,万物正始,
新绿点缀,生机勃发。
视觉上,“正始”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行进队伍或庄严的开幕式。听觉上,它可能与庄严的乐曲或正式的宣布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正始”可以对应为“commencement”或“inauguration”,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正式和重要的开始。
通过对“正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强调正式和有序开始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正确使用“正始”可以增强表达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