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36:23
征兆:指事物发展变化前的迹象或预示,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现象或**可能发生的前期信号。
征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天象变化,后来逐渐扩展到描述各种现象的前兆。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更加广泛,涵盖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个人行为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征兆常常与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人们倾向于通过观察征兆来预测未来。例如,古代的占卜文化中,征兆是重要的预测工具。
征兆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悬疑感,它让人联想到即将发生的**,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焦虑或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征兆可能体现在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如“我最近总是感到疲劳,这可能是我需要休息的征兆”。
在诗歌中,可以将征兆融入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如“晨露是大地苏醒的征兆,阳光是新一天开始的信号”。
征兆可以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视觉),或是远处传来的雷声(听觉),这些都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在英语中,“omen”和“sign”都可以表示征兆,但“omen”更多指不祥的预兆,而“sign”则更为中性。
征兆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强对周围世界变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兆】
(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同本义。
【引证】
、 《周礼·大卜》-掌三兆卜之法。 、 《淮南子·本经》-不占卦兆。 、 《史记》-卜之龟,卦兆得大横。
【组词】
兆象、 兆文、 兆卦、 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