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6:21
放胆:字面意思是指放开胆量,不畏惧,敢于去做某事。基本含义是指在行动或表达时不受拘束,勇敢无畏。
“放胆”一词源于汉语,由“放”和“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放”有放开、释放的意思,“胆”指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放胆”逐渐演变成表示勇敢无畏的词汇。
在**文化中,“放胆”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勇”相联系,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无畏。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也常用于鼓励创新和冒险精神。
“放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决心和成功。它鼓励人们克服恐惧,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放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起初感到紧张,但最终获得了听众的认可和鼓励。
诗歌: 放胆去爱,放胆去梦, 不畏风雨,不惧寒冬。 心怀勇气,步履坚定, 梦想之路,终将光明。
视觉: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放胆向前迈步,背景是壮丽的日出。 听觉:可以联想到一首激昂的背景音乐,如《勇敢的心》主题曲,激发勇气和决心。
在英语中,“放胆”可以对应为“dare to”或“boldly”,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勇敢和无畏的精神。
“放胆”是一个充满力量和鼓舞人心的词汇,它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敢无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