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4:50
词汇“偏言”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偏”通常指偏向、不正或不全面,“言”则指言语、话语。因此,“偏言”可能指的是偏向性的话语或言论,即带有一定偏见或不全面性的言论。
由于“偏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通常,“偏”和“言”都是常用字,组合起来可能是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词汇。
在强调****和多元观点的社会中,“偏言”可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可能阻碍了信息的全面传播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某人的言论明显带有偏见,这时可以用“偏言”来描述这种不公正的言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偏言的世界里,
真理常被掩盖,
愿我们的话语,
如清泉般纯净。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相似的词汇如“biased speech”(英语)或“言論の偏り”(日语)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偏言”作为一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表达和接收信息时要保持公正和全面,避免偏见和片面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