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时间: 2025-04-24 19:37:48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基础信息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37:48

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来源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引证

我笑对她说,你这所谓“~”了,她也为之掩口葫芦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相关字

1.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2. 【踬】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踬,蛤也。 、 马融《长笛赋》-驰趣期而赴踬。 、 《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 、 《韩非子·六反》-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5.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6. 【踬】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踬,蛤也。 、 马融《长笛赋》-驰趣期而赴踬。 、 《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 、 《韩非子·六反》-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7.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8. 【垤】 (形声。从土,至声。本义: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小土堆)同本义。
【引证】 《方言》十一-蚍蜉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 、 《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 、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
【组词】 垤堄、 丘垤

相关问答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瘦受 瘦劲 瘦削 瘦刮刮 瘦减 瘦健 瘦伶伶 瘦伶仃 瘦人 瘥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睥睨物表 穷源溯流 身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梨板 靣字旁的字 击蒙 张公吃酒李公醉 衣字旁的字 啬啬 东巴文 衰斁 三不拗六 别有天地非人间 命结尾的成语 页字旁的字 双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