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1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17:27
“携手接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拉着手,接续武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
“携手接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武艺传承和团队合作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武艺,也适用于各种合作场合。
在**文化中,团结和合作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面对挑战时,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团结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在困难时刻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亲身体验到“携手接武”的重要性。当我们面对技术难题时,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最终帮助我们成功克服了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携手接武,共赴山川,
风雨同舟,心手相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手拉着手,共同面对挑战的场景。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歌曲,来表达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together”或“work as a team”,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是相似的。
“携手接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合作精神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团结合作的理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价值观。
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
1.
【携】
(形声。从手,隽(jùn)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引证】
《说文》-携,提也。 、 《诗·大雅·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组词】
携壶;携带、 携酒牵羊;携杖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接】
迅速,敏捷。 同: 捷
【引证】
《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4.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