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1:50
词汇“探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探”通常指探索、探查,而“使”则有使者、派遣的意思。结合起来,“探使”可以理解为被派遣去探索或调查的人。
“探使”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被派遣去进行探索或调查的使者。
由于“探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出现“探使”来描述被国王或贵族派遣去探索未知领域或调查特定**的使者。
“探使”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探”和“使”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组合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被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探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战争或外交中。他们被派遣去收集情报或进行探索,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
“探使”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冒险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探险故事和勇敢的使者。
由于“探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探使”融入到描述古代探险的场景中:
在古老的城墙下,探使启程,
穿越荒野,追寻未知的命运。
星辰指引,风沙作伴,
探使的心,坚定如初。
“探使”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探险电影或电视剧,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他们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就像是现代意义上的探使。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探使”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scout”或“envoy”。
“探使”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角色和活动。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