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2:54
词汇“交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交谪”字面意思是指相互责备或争吵。其中,“交”表示相互,“谪”则有责备、指责的含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交谪”常用来描述人物之间的争执或冲突。例如,在历史记载或小说中,可能会描述两个角色因为某事而相互指责。
“交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交谪”可能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这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增加情节的紧张感。
“交谪”一词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紧张、不安和冲突感。
由于“交谪”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该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交谪”用于描述古代背景下的争执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由于“交谪”涉及争吵,可以联想到激烈的对话、愤怒的表情和紧张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相互责备的情景。
“交谪”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2.
【谪】
(形声。从言,啻(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谪,罚也。 、 《通俗文》-罚罪者曰谪。 、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 《左传·昭公七年》-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 、 《老子》-善言无瑕谪。 、 《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谪发。 、 《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遍谪我。
【组词】
谪疑、 谪我、 谪骂、 谪谴、 众口交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