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25:38
词汇“[发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发谪”字面意思是贬谪、流放。在古代,指的是将官员或贵族因犯罪或政治原因被贬到边远地区,剥夺其官职和特权。
“发”在古代汉语中有派遣、出发的意思,“谪”则指责罚、贬谪。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谪”逐渐固定为一个词,专门指代官员被贬的情况。
在古代**,发谪是一种政治手段,用以维护皇权和政治稳定。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法律制度。
提到“发谪”,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的悲惨命运,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它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很少直接使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发谪”作为一个情节元素,用来展现主人公的命运转折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结合古代官员被贬的场景,可以想象到荒凉的边疆、孤独的旅途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的流放制度,也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实施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发谪”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谪】
(形声。从言,啻(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谪,罚也。 、 《通俗文》-罚罪者曰谪。 、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 《左传·昭公七年》-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 、 《老子》-善言无瑕谪。 、 《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谪发。 、 《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遍谪我。
【组词】
谪疑、 谪我、 谪骂、 谪谴、 众口交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