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35
毫无疑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任何疑问或怀疑。它表示某事物或情况非常明确,没有任何模糊或可争议的地方。
毫无疑义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疑”和“义”组成,表示没有任何疑问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
在文化中,毫无疑义** 强调的是确定性和权威性,这在法律和官方文件中尤为重要,用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毫无疑义 给人一种坚定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晰、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对某件事情有绝对的信心时,我会使用 毫无疑义 来表达我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某个科学发现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的轨迹,**毫无疑义**,
在夜空中绘出永恒的诗篇。
毫无疑义 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的图像,如夜空中明亮的星星,或是坚定的声音,如法官宣判时的坚定语气。
在英语中,beyond any doubt 或 without a shadow of a doubt 可以对应 毫无疑义,它们都表达了同样的确定性和不可争议性。
毫无疑义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强调了确定性和权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有力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这是第二据。
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很显然的,~的。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