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0:15
“假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非真实的手,或者是用来替代真实手功能的工具。基本含义可以是指代一种辅助工具,帮助那些失去手部功能的人进行日常活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指代通过他人之手来完成某件事情,而非亲自去做。
在不同语境下,“假手”的使用有所不同:
“假手”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假”和“手”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非真实的”和“手部”。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替代真实手部的工具或情况。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假手”可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强调个人努力和自立的社会中,依赖“假手”可能会被视为缺乏自主性。
“假手”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些复杂的情感反应,如同情、好奇或对科技进步的赞叹。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残疾、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使用假手的人,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例如,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使用假手,可能会更加注意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假手”比喻为那些表面上看似帮助,实则控制或操纵的力量:
在这场游戏中, 他的假手悄然伸入, 操控着棋盘上的每一步。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功能的假手,从简单的钩状假肢到复杂的电子假手。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使用假手时发出的机械声或电子声。
在不同语言中,“假手”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sthetic hand”。
“假手”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指代一种物理工具,还可能带有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应用。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