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1:40
“壶浆笺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壶装着浆水,用笺装着食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民在战争或困难时期,用简陋的器具携带食物和水,表示生活困苦或战时物资匮乏。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战争或灾难时期的艰苦生活,如古代战争诗或历史小说中。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困难时期的生活状态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物资状况。
同义词:箪食壶浆、艰苦朴素 反义词:锦衣玉食、奢侈浪费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原意是指百姓用简陋的器具携带食物和水迎接军队,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生活困苦。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战争和灾难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强调了在困难时期人们的坚韧和自力更生。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艰辛,带来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历史**或个人经历中的困难时期时,仍可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壶浆笺食的日子,铸就了不屈的民族魂。”
想象一幅画面:战火纷飞中,百姓们背着简陋的壶和笺,脸上带着坚毅的表情,背景是破败的村庄和远处的烽火。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from hand to mouth”,意指生活极度贫困,勉强维持生计。
“壶浆笺食”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古代的艰苦生活,但其背后蕴含的坚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尊重和学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1.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
2.
【浆】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引证】
《说文》-浆,酢浆也。 、 《仪礼·公食礼》-饮酒浆饮俟于东房。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组词】
浆水、 浆糗
3.
【箪】
(形声。从竹,单声。本义: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箪,笥也。从竹,单声。 、 《汉律令》-箪,小筐也。 、 《礼记·曲礼》-苞苴箪笥。 、 《仪礼·士冠礼》-栉实于箪。 、 《左传·宣公二年》-箪食与肉。 、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组词】
箪笥、 箪瓢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