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1:24
词汇“[夭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夭伤”字面意思是指早逝或过早死亡。其中,“夭”指的是未成年而死,“伤”则有伤害、损失的含义。结合起来,“夭伤”通常用来形容年轻生命的过早消逝,带有悲伤和遗憾的情感色彩。
“夭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夭”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未成年而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年轻生命的过早消逝。
在**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年轻生命的珍惜使得“夭伤”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哀悼,也反映了社会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提到“夭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悲剧、失落和无尽的哀伤。这个词激发的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和对逝去年轻生命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身边有年轻亲友不幸早逝,使用“夭伤”这个词可以准确表达内心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怀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夭伤”来增强悲剧氛围,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夭伤花落无人知。”
视觉上,“夭伤”可能让人联想到凋零的花朵或寂静的墓地;听觉上,可能是哀伤的音乐或沉默的哭泣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premature death”或“untimely demise”来表达类似的概念,但每个文化对生命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夭伤”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生命的一种描述,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准确性。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