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28
猿猴取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猿猴试图从水中捞取月亮。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不切实际、徒劳无功的行为或想法。它强调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对不可能事物的追求。
在文学中,猿猴取月 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家或空想家。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计划或想法完全不现实。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同义词:水中捞月、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反义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猿猴取月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群猿猴看到水中的月亮倒影,试图捞取月亮的故事。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
在文化中,猿猴取月** 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认识。它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讽刺。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以及他们在追求不可能事物时的徒劳无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的计划和想法就像猿猴取月一样不切实际。通过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避免这些不切实际的计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猿猴取月水中影,
梦想家徒劳无功。
脚踏实地方为道,
现实之路需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猿猴在水中捞月的场景,这种画面充满了讽刺和无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波荡漾的声音,以及猿猴的叫声,这些声音加强了徒劳无功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chasing rainbows”(追逐彩虹),也是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追求。
猿猴取月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脚踏实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和想法。
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的故事滑稽可笑。
1.
【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通常写作“猨、猿”。-蝯善援,禺属。 、 《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貉逾汶则死。 、 《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毋教猱升木。 、 《庄子·天地》-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
【组词】
猿猴献果、 猿狖、 猿眩、 猿臂
2.
【猴】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引证】
《红楼梦》-宝玉听话,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