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50:50
拨草寻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开草丛寻找蛇。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或者形容做事过于谨慎小心,以至于显得多余或过分。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必要或过度谨慎行为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蛇常常被视为狡猾和危险的象征。因此,拨草寻蛇这个成语也隐含了对过度谨慎和多余行为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不必要的努力和浪费时间。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过于谨慎、不敢冒险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人在工作中过于谨慎,以至于错失了机会。这种行为可以用“拨草寻蛇”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拨草寻蛇徒劳功, 画蛇添足笑谈中。 谨慎过度终无益, 果断行事方成功。”
想象一个人在草丛中仔细寻找蛇的画面,这个成语的视觉联想是谨慎和小心翼翼的。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草丛中的沙沙声和寻找者的自言自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捞针),虽然含义略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寻找某物的困难和可能的无用功。
“拨草寻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避免不必要的谨慎和过度分析。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某些行为和态度。
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十二回)
1.
【拨】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撥,治也。 、 《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组词】
拨烦、 拨乱、 拨畦、 拨通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
3.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4. 【蛇】 ——见“委蛇”(wēi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