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3:49
“即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当场、临时,没有事先准备。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场合或情境下,立即做出反应或进行创作,通常不依赖于预先的准备或计划。
在文学中,“即席”常用于描述诗人的即兴创作,如“即席赋诗”。在口语中,它可以指某人当场做出决定或回答问题,如“他即席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如音乐或演讲,它可以指即兴表演或演讲,如“即席演讲”。
同义词:
反义词:
“即席”一词源自汉语,由“即”和“席”两个字组成。“即”有立即、当下的意思,“席”原指座位或宴席。合起来,“即席”最初可能指在宴席上当场做出某种行为,后来泛指任何场合下的临时行为。
在**文化中,即席创作被视为一种高超的技艺,尤其是在诗歌和书法领域。这种能力往往与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的形象相联系。在社交场合,即席应对的能力也被看作是社交技巧的一部分。
“即席”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压力下迅速思考并做出精彩表现的人,这种能力既令人羡慕也令人敬佩。
在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我不得不即席回答一个我没有准备的问题。虽然当时感到有些紧张,但最终的回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让我意识到即席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即席”:
月光下,我即席吟咏,
诗句如溪水潺潺流淌。
心中的情感,随风飘扬,
在夜的宁静中,自由飞翔。
想象一个音乐家在舞台上即席演奏,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音乐如泉水般涌出。这种场景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在英语中,“即席”可以对应为“impromptu”,这个词同样强调没有事先准备的即兴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即兴创作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即席”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日常生活中,即席应对的能力都是一种宝贵的技能。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启发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机智。
1.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