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8:37
俯从: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屈服于某种压力或权威,接受他人的意愿或命令,而不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或意愿。它含有被迫或不情愿地服从的意味。
俯从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俯”(向下)和“从”(跟随)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屈服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俯从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等级和秩序的社会结构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强调俯从可能被视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俯从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力、压抑和牺牲。它可能引发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俯从可能出现在工作场合,当面对不公平的决策时,个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暂时俯从,但这往往伴随着内心的挣扎和不满。
在诗歌中,俯从可以用来描绘一种内心的冲突和外在的无奈,如:
在风中低头,不是因为风的强大,
而是因为心中有一片不愿触碰的柔软。
俯从可能让人联想到低头、弯腰的视觉形象,以及沉重的叹息声或无声的哭泣,这些都是表达无力感和压抑情绪的常见符号。
在英语中,与“俯从”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ubmit”或“yield”,它们在表达上更为直接,但同样传达了被迫服从的意味。
俯从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俯从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
1.
【俯】
(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上》-俯而纳屦。 、 《公羊传·宣公六年》-俯而闚其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组词】
俯擗、 俯偻、 俯听、 俯鉴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