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23:19
屦贱踊贵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鞋子便宜,假腿昂贵”。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年》,原文是:“国之诸市,屦贱踊贵。”这里的“屦”指的是鞋子,“踊”指的是受刑者因被砍去脚而使用的假腿。成语用来比喻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正常物品需求减少,而特殊物品需求增加。
在文学作品中,屦贱踊贵 常用来形容社会动荡或政策不当导致的社会现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时,专业人士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形象地说明问题。
屦贱踊贵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和对特殊物品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社会现象的固定表达。
在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严格,受刑者往往被砍去脚,因此对假腿的需求增加。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残酷现实,同时也揭示了社会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凉和讽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社会的非正义和不合理现象。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讨论现代社会问题时,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些政策导致的不良后果,比如某些环保措施导致特定行业的失业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屦贱踊贵,世事无常,人间冷暖,唯有自知。”
想象一个古代市场,人们穿着破旧的鞋子,而假腿却成为昂贵的商品,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可以激发深刻的视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d is cheap, but circuses are expensive”,用来比喻社会资源的错误分配。
屦贱踊贵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现象的描述,也是一个深刻的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晏子既陈屦贱而踊贵于君,其君为之省刑。
1.
【屦】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引证】
《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屦,履也。 、 《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 、 《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共其资粮屝屦。 、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组词】
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 屦人、 屦及剑及、 屦缕
践踏。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传》-身屦典军。 、 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
【组词】
屦企、 屦校
2.
【贱】
(形声。从贝,戋(qiān)声。本义:价格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贱,买少也。 、 《汉书·食货志》-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贱敛贵出、 贱酬、 贱发、 贱贸、 贱售
3.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踊,跳也。 、 《广雅》-踊,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 、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柸而窥客。 、 《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
【组词】
踊骇、 踊跳、 踊身
4.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