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21:44
词汇“土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土盎”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土”和“盎”。
综合来看,“土盎”可能指的是一种用土制成的容器,或者与乡土文化相关的容器。
由于“土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代文学或乡土文化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样的词汇。
“土盎”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陶器制作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见的词汇所替代。
在乡土文化中,土盎可能象征着朴素、自然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提到“土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古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的农耕文化。
(由于“土盎”较为生僻,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乡间的土盎,盛满了岁月的甘露,每一滴都映照着古老的时光。”
提到“土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泥土的质感、陶器的声音和乡村的宁静景象。
(由于“土盎”较为特殊,跨文化比较可能不太适用)
“土盎”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盎】
(形声。从皿,央声。本义:腹大口小的盛物洗物的瓦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盎,盆也。 、 《尔雅》-盎谓之缶。 、 《乐府诗集·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
【组词】
盎盂相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