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0:58
词汇“成丧”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来分析。
“成丧”由两个汉字组成:“成”和“丧”。
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丧”可能指的是某种成功或完成的状态伴随着丧失或悲伤。然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古语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
由于“成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即在成功的同时伴随着失去亲人的悲伤。
由于“成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可以是这样的:
由于“成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其他表达方式所取代。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成丧”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即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亲人的去世或其他形式的丧失。
对于我个人来说,“成丧”这个词带有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它让我联想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一些无法挽回的东西,如亲情、友情或爱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并没有遇到过直接使用“成丧”这个词的情况。然而,我可以想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成丧”:
由于“成丧”这个词带有悲伤的意味,它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些悲伤的音乐或黑白电影中的场景,如葬礼或离别的画面。
由于“成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非常有限。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总的来说,“成丧”这个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语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尽管如此,它仍然能够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即在成功的同时伴随着丧失或悲伤。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