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1:48
夜光:字面意思是指在夜晚能够发光的现象或物质。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暗处或夜晚能够发出微弱光亮的物质,这种发光通常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然后在较暗的环境中释放出来。
夜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夜”和“光”两个字组成,描述夜晚的光亮。在古代,夜光可能指代自然界中的发光现象,如萤火虫的光亮。随着科技的发展,夜光一词的应用范围扩大,包括了人造的夜光材料。
在文化中,夜光常与神秘、浪漫的氛围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某些文化传说中,夜光可能与灵魂或神秘生物的光芒相关联。在现代社会,夜光材料的应用提高了夜间安全性和便利性。
夜光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神秘感。它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星空的美丽以及未知的探索。
在个人生活中,夜光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夜光手表、夜光开关等,这些小物件在夜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诗歌中,夜光可以被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夜光洒满湖面,
星辰低语,风轻抚。
静谧中,光影交织,
梦与现实,一线之隔。
夜光可以联想到夜晚的星空、萤火虫的光亮,以及夜光材料的微弱发光。在听觉上,夜光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低语。
在不同语言中,夜光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luminous”或“glow-in-the-dark”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
夜光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它不仅描述了物质的发光现象,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科学的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夜光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能够激发丰富的联想和创造性的应用。
1.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