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02: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2:59:52
“作怪”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故意制造麻烦、捣乱或引起不正常的现象。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制造怪异或不正常的行为”。
“作怪”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制造、进行)和“怪”(奇怪、异常)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作怪”常常与孩子的成长教育相关,家长和老师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秩序和规矩的重视。
“作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不受欢迎的行为或现象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或是故意捣乱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邻居的孩子在社区里作怪,比如故意把玩具扔到别人家的花园里,这种行为虽然让人头疼,但也反映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怪”:
夜幕低垂,星辰作怪,
闪烁着诡异的光彩。
风儿轻拂,树影摇摆,
仿佛是夜的精灵在作怪。
“作怪”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幽灵或鬼怪,或是电影中那些调皮的小精灵。视觉上可能是一片模糊的影子,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作怪”可以对应到“mischief”或“cause trouble”,虽然具体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制造麻烦或捣乱的概念。
“作怪”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秩序和规矩的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