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0:38
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盖有意大用,未几而~矣。
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带领百姓在首山采铜,到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龙垂下胡髯来迎接黄帝,黄帝立即骑上龙髯,群臣与后宫等70多人随从也上了龙髯,龙开始飞上天,百姓仰望黄帝上天,纷纷抱着弓与龙髯哭泣
1.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2.
【驭】
(会意。从又,从马。又,手。用手驾御马匹。本义:驾御车马)。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驭,使马也。驭,古文御。 、 《管子·形势解》-驭者,操辔也。 、 《荀子·王霸》。注:“驭,与御同也。”-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 、 《荀子·哀公》-东野子之善驭乎? 、 《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组词】
驭夫、 驭吏、 驭人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4.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