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34
冗长(rǒngcháng)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事过于冗余、繁琐或过长,通常指文字、演讲、文章等在表达上过于啰嗦,缺乏简洁性,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冗长一词源自汉语,由“冗”和“长”两个字组成。“冗”字古汉语中指多余、繁杂,而“长”字则指长度或时间上的延长。随着语言的发展,冗长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过度延伸或繁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冗长的表达往往不被推崇,人们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沟通方式。然而,在某些传统或正式的场合,如法律文件或学术论文中,冗长的表述可能被视为必要的严谨性。
冗长一词往往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拖沓、不效率和疲惫。在写作或演讲中,避免冗长是提高表达清晰度和吸引力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需要编辑冗长文本的情况,比如修改工作报告或学术论文,目的是使其更加精炼和易于理解。
在诗歌中,冗长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缓慢的节奏感,如:
在这冗长的夜里,
思绪如细丝般缠绕,
每一缕光影,
都是时间的冗长回声。
冗长可以让人联想到缓慢流动的河流或无尽的沙漠,视觉上可能是单调的线条或重复的图案。听觉上,可能是单调的钟声或重复的旋律。
在英语中,冗长可以对应词汇如“verbose”或“long-winded”,在不同文化中,对于简洁与冗长的偏好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倾向于简洁高效的沟通。
冗长作为一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洁性和效率。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冗长的接受度不同,但普遍认为简洁明了的表达更受欢迎。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冗长这一概念,有助于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1.
【冗】
( 《说文》:“散也。从宀儿(人),人在屋下,无田事也。”儿,“人”的古文形体。本义:闲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冗,散也。 、 《周礼·槁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 、 《汉书·谷永传》-流散冗食。
【组词】
冗从、 冗职、 冗兵、 冗食、 冗人、 冗口、 冗吏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