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0:12
公案学(Kōan Studies)是研究禅宗公案的学问。公案是禅宗中用于启发禅修者悟道的一种特殊教学工具,通常是一段难以用逻辑思维直接解答的对话或故事。公案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公案的历史、哲学意义、教学方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
公案一词源自日语“公案”(こうあん),最初指官方文件或案件,后被禅宗借用,指那些难以解答的禅修问题。随着禅宗的传播,公案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研究这些特殊教学工具的学问。
在东亚文化中,尤其是日本和**,公案学与禅宗的修行实践紧密相关。公案不仅是禅修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影响了许多艺术形式和哲学思考。
公案学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它可能带来一种超越日常逻辑的神秘感,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个人修行或心理咨询中,公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人们跳出常规思维,探索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在诗歌中,公案可以被用作隐喻,表达一种超越言语的意境:
“如那古老的公案,无声中启迪心智, 在沉默的对话里,寻觅生命的真谛。”
公案学可能让人联想到静谧的禅堂、悠扬的钟声,或是古老经卷的翻页声,这些都能唤起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在西方,公案学可能与存在主义哲学相联系,探讨个体存在的意义和自由。不同文化中对公案的理解和应用各有特色,但都强调超越常规思维的重要性。
公案学不仅是一门研究禅*学工具的学问,也是一种深入探索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方法。它挑战常规思维,鼓励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自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公案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和沟通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