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0:38
“昏天黑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昏暗,地面黑暗。基本含义是指环境极其昏暗,无法辨认方向或事物。它也可以比喻社会混乱,秩序丧失,或者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极度疲惫、困惑。
“昏天黑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恶劣天气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社会混乱和人的精神状态。
在**文化中,“昏天黑地”常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如战争、政治动荡等。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望。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感觉,联想到混乱和无序。它也可能引发对安全和稳定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沙尘暴,那时的景象真是昏天黑地,让人感到无助和恐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昏天黑地的夜里,星辰是我唯一的指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沙尘覆盖的天空,模糊的视线和沉重的气氛。听觉上,可能是风沙呼啸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恶劣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tch-dark”或“chaotic”,但它们没有“昏天黑地”那种深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昏天黑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
郑蕊珠昏天黑地,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离家是近是远。
加以象现在的~,你若打开窗子说亮话,还是免不了做牺牲。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黑】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 《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 《易·说卦》-坤为黑。 、 《素问·气交变大论》-黑气乃辱。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公孙黑。 、 《左传·昭公元报》-楚公子黑肱。 、 《荀子·大略》-大夫黑弓,礼也。
【组词】
黑气、 黑章、 黑麻、 黑眸、 黑斑、 黑参参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