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6:39
峭:形容山势陡峭,高而险峻。 壑:深谷,深沟。
峭壑:指陡峭的山谷,形容地形险峻,深邃。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峭壑”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如“群山环抱,峭壑幽深”。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峭壑”,但可以用“陡峭的山谷”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或地质学中,“峭壑”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地形特征。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
演变:这两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意义,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文化中,“峭壑”常与山水诗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在道教和文化中,峭壑也常被视为修行和冥想的理想场所。
情感反应:“峭壑”给人以壮丽、神秘和敬畏的情感。 联想:联想到古代侠客隐居的深山,或是仙境般的幽深之地。
在旅行中,曾亲眼目睹一处峭壑,其险峻与美丽并存,令人难忘。
诗歌:
峭壑幽深,云雾缭绕,
古松挺立,风声萧萧。
山径蜿蜒,石阶陡峭,
行者心惊,步履蹒跚。
视觉:联想到一幅山水画,峭壁与深谷交织,云雾缭绕。 听觉:想象在峭壑中回荡的风声和鸟鸣。
在英语中,可以用“steep gorge”或“precipitous ravine”来表达“峭壑”的意思,但文化内涵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峭壑”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峭壑”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深度和美感。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壑】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壑,沟也。 、 《尔雅·释诂》-壑,溪壑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陆峦超壑。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林壑尤美。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 、 孙文《序》-如怒涛排壑。
【组词】
壑谷、 壑口、 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