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1:09
词汇“末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末截”字面意思是指某物的最后一部分或结尾部分。它由“末”和“截”两个字组成,“末”通常指结束或最后,“截”则有切断或截取的意思。结合起来,“末截”可以理解为某物的最后被截取或切断的部分。
由于“末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一些使用“末截”来描述物体的最后部分的例子,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末截”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末”和“截”两个常用汉字组成。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其表达方式较为生硬,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如“末端”、“结尾”等所替代。
在古代,由于物质资源的有限,人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物品的充分利用,因此“末截”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描述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语境中出现。
由于“末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对物品的充分利用和节约。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需要使用“末截”这个词汇的场景。它更多地存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语境中。
由于“末截”的罕见性,它可以被用在一些创意写作中,以营造一种古风或特定的历史氛围。
由于“末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物体的最后部分,但由于“末截”在汉语中的不常用,很难找到直接对应的词汇。
“末截”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它的意义和用法更多地存在于古代文献中。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但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和直观的词汇。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