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23:3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32:17
奸佞(jiān nìng)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奸”和“佞”。其中,“奸”字通常指狡诈、不诚实的行为或人,而“佞”字则指谄媚、奉承的行为或人。结合起来,“奸佞”一词用来形容那些既狡诈又善于谄媚、奉承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奸佞”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奸臣或小人,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某些角色描述为奸佞之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过于谄媚或不诚实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或政治人物的行为。
同义词:奸诈、狡猾、谄媚、奉承 反义词:忠诚、正直、坦诚、耿直
“奸佞”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奸”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佞”字则在《左传》中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类型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奸佞”一词常与忠诚、正直等美德相对立,反映了社会对于诚实和道德行为的重视。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奸佞之人往往是被批判和排斥的对象。
提到“奸佞”,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阴险、不可信赖的形象,这种词汇带来的负面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相关人物或行为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面上友好但实际上别有用心的人,这时“奸佞”这个词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人的特质。
在创作中,可以将“奸佞”一词用于描绘戏剧性冲突中的反派角色,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感。
在视觉上,“奸佞”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狡诈的笑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cheming and flattering”或“crafty and sycophantic”等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奸佞”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人格特质,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和诚信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都是重要的。
1.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
2. 【憸】 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