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25
词汇“不通世务”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懂得或不熟悉社会事务、人情世故。基本含义是指某人缺乏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行事。
“不通世务”一词源于**古代,最初用来形容那些只知书本知识而不知实际应用的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描述任何对社会事务缺乏了解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不通世务”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背景下。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特质往往被视为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在复杂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而遭受挫折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对办公室政治一无所知,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非常笨拙,可以说是不通世务的典型例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清泉般纯净,不通世务的心灵,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洲。”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繁忙的都市中徘徊,听觉上,可能是安静的背景音乐,伴随着轻柔的风声,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aive”或“unsophisticated”,这些词汇也用来描述对社会复杂性缺乏了解的人。
“不通世务”这个词在描述个人特质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适应性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人和事。
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艾子把他的儿子叫来问大米从何处而来,财主儿子答米是从米袋中来的
他是个书呆子,一点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通】
3.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4.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