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43:51
“惊叹不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而感到非常惊讶,以至于无法停止感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件事情的反应极其强烈,超出了普通的惊讶程度。
“惊叹不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情感表达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保持了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惊叹不已”常常与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艺术作品的赞赏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卓越成就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面情绪,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令人震撼和感动的时刻。在表达时,它帮助我传达了对某些非凡事物的深刻印象和高度评价。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参观故宫时,我对那些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惊叹不已。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遥远的天边,
星辰闪烁,令人惊叹不已,
每一颗都是时间的见证,
诉说着宇宙的秘密。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山、瀑布或星空,这些景象会让人惊叹不已。在音乐方面,某些宏伟的交响乐或史诗般的电影配乐也能引发类似的情感反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tounded”或“amazed beyond words”,它们都传达了强烈的惊讶和赞叹。不同文化中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体验是共通的。
“惊叹不已”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准确地传达对某些非凡事物的强烈情感反应。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这个词汇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使它成为我表达情感的有力工具。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